机械装备行业的经营逻辑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机械制造行业进入国际化和自动化及智能化升级的前夜,机械装备行业作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子行业也符合这样的逻辑。佰世
猎头想通过梳理与分析机械装备行业中的油气装备、铁塔和叉车三个小众子行业来总结未来它的参与者如何在机械制造升级的趋势下把握机遇实现持续增长。其中,它的关键在于顺应宏观环境、产业发展周期、国际市场、国内市场,把握行业本质、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实时的进行技术创新和国际拓展。
01
油气装备市场高速发展
一
油气装备行业的本质
1. 油气行业产业链
油气行业大而杂,服务和设备遍布产业链的各环节,本文的“油服设备”是指上游(陆上油气)的油气田技术服务和油气田开发专用设备。油气的产业链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上游勘探开发、中游存储运输以及下游炼化销售,参与者包括上游油气装备与服务公司,中游各管网及航运公司,下游各炼化及销售公司。其中,上游勘探开发投入占到产业链整体的60%以上,是油气产业链最重要的一环。
上游勘探与油田开发的主要流程为“勘探—钻完井—测录井—采油”四步,其中钻完井(仅指陆上)价值量占比最大,测录井技术要求最高。钻完井环节中的水力压裂和钻井服务及设备收入占比最高,分别占全球油服设备收入的11%、8%,勘探环节的地球物理服务设备及采油环节的人工举升等分别占比5%左右。全球油气装备市场经过2015-2016年的低谷后迎来复苏,年复合增长率为10%。
2. 油气开采的特点
首先, 油气上游勘探开发公司(油公司、油服公司、油气装备公司)参与同属一
个完整的全球市场,串联主线是油价,油价高于开采成本行业景气,低于开采成本则行业萎靡。但存在着区域差异:
第一表现为陆海差异,两者开采油气的工具和技术截然不同,成本也天壤之别。陆上开采成本低,但海上储量大(部分棕地开采成本低于陆上),行业一般是陆上开采先复苏,当海上开始复苏时意味着“白热化”,随着海上迅速放量,油价爬坡将举步维艰;
第二表现为产地差异,不同地区的油藏条件、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的平均水平大相径庭,致使开采成本有高有低、放量程度时大时小。正是基于产地差异,在六大油种基础上成立三大交易所,锚定本土油种定价,并通过差价合约互相影响,形成了当今较为完善的油气定价体系。如果更细致些,油气行业分工性强到每一项服务或产品都有极强的针对性,不同地域的特点都不尽相同,每一块市场的开发都需要经历“严格的准入、试验、逐步增加订单、建立稳固长期的合作关系”一系列过程,表现为同一地区的不同油田,同一油田的不同区块,乃至同一区块的不同井口都有自身的特性,油气行业景气有明显的先后次序。油服设备的护城河在于市场,包括适合本土开发的技术及资质,也包括区域性的经验、契合度及语言优势、对本土行政流程熟悉等。2017-2018年大放量在于页岩油气,以北美为主市场的公司复苏快、幅度大,以中东、俄语区为主市场的则慢一些、幅度小。
而2018年9月开始总书记座谈会要求“三桶油”加大勘探开发支出,确立能源安全大战略。“三桶油”甚至违背市场规律不冬休,表现其坚决贯彻的态度,因而政策将油气市场一分为二。2019-2020 年国内市场将和油价相关性减弱,国外市场则仍受油价主导,业绩弹性较大。
其次, 油气产业链复杂,从钻机钻头首次接触地面,到油气运送进管,包含上百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一定传导时间,而油气行业属重资产行业,相关设备动辄千万上亿,也需要投资决策时间,两者叠加致使行业的强周期性表现为波动时间长、幅度大。受制资本投入大的特点,形成的全球龙头也只是各工序中的佼佼者,最多做到全产业覆盖,而无法在所有行业做到极致。
每个子行业的龙头,受益于主行业规模及涉足市场的扩张,也具有一定成长性。工序不同导致复苏时间分先后,而不同工序价值量各异也导致复苏的幅度不同,而且对油气行业始终要秉持因地制宜的态度。最后, 油服设备的行业周期性极强,如何生存下来是第一要务,然后才是如何发展。行业龙头公司具备一些相同的特质,正是这些特质使其在周期波动中生存下来,并逐步发展成行业巨头。
二
油气装备行业市场需求
1. 中国油气装备市场
“三桶油”设立之初便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享受着高昂的政府补贴,垄断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市场,“三桶油”在调节成品油价、熨平输入性通胀等方面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资本开支上始终有所保留,尤其在2014年反腐后更加保守,油价上升时开支上升滞后,下跌时开支立刻腰斩,没有在勘探开发方面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2018年9月以来能源安全战略正是号召“三桶油”承担重任,“三桶油”积极响应也有对过去勘探开发支出补亏动机的原因。油气田开发一片火爆。由于气候和地理条件限制,油服施工作业有一定季节限制。
例如在新疆、长庆、青海等油田10月底钻井队就陆续撤下来,进行冬休。但2018年9月中国石油工程技术分公司下发《关于全面开展钻井压裂冬季施工的通知》,计划2018年冬季全面连续施工,缓解设备资源矛盾,保障油田增储上产。回款周期缩短,鼓励民营企业入场。一般来说国内钻探公司回款最慢(200天至1年),油公司在干完之后3个月内。
流程一般是油公司先提交单子,然后开发票,下个月回款。国外整体回款基本在3个月内完成,如巴基斯坦30天、伊拉克90天,马基努项目60-90 天,海外中资公司100多天左右。国内钻探公司和油公司都大幅缩短回款周期,国内钻探公司回款周期已经缩短到半内甚至3个月,鼓励了资金压力大的民营企业入场。
第三方服务进入国内油气市场是趋势。目前国内压裂车存量很少,而油气市场火爆对完井、钻井的设备和服务需求很大,体系内公司能力有限,继续民企补充部分技术/产能缺口。比如带压作业(105Mpa)很多体系内公司做不到,所以雪弗龙、壳牌等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做带压作业。带压作业的要求导致页岩气对设备的要求高于页岩油,页岩气要求全部是2500 型,该种水马力的压裂车国企只有很少(比如威远和长宁),第三方市场更有机会。
油田技术服务价格已大范围提价。2018年底开始油服价格逐步提升,常规服务幅度5%-10%,国内比如塔里木油田,4000米的新井装备,日费从2.8万提到4.3万,超过40%的提价。海外年度合同提价10%左右,日费钻机5-6万/天。压裂车一个泵车一层压裂一天费用1万-1.2万。费率和2018年初比较,上涨10%以上。
2. 五大油服装备市场
油藏禀赋不同导致区域差别,油服设备的护城河在于市场。全球各地油藏禀赋不同,如 中东主要储层为中生界,易于开采且质量高,而我国主要储层为前寒武纪,砂岩为主且极难开采,由此产生区域差别。各油服设备公司的护城河在于市场,市场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产品市场护城河在于过硬的技术和市场准入的资质,属于硬实力;第二是经营市场护城河在于区域性的经验、产品服务的契合度,此外也包括人力成本、语言优势、对本地行政法规的熟悉、本土扶持等优势,属于软实力。归根结底是要产生粘性,无论通过资质渠道还是产品服务质量,要通过形成长期稳定的合同,形成对抗周期性强的有力工具。
北美及欧洲市场相较于中国和俄语区已成为高度发达市场,其他拥有丰富资源的新兴市场区(如拉美、非洲、中亚及中东)则主要依赖油服设备的输入。从储量
看,北美地区探明储量超过2000亿桶,仅落后于中东7500亿桶,随后是中亚和俄罗斯市场,分别为1500 亿桶、800亿桶,而我国探明储量仅200亿桶;从开采难度看,中东和俄罗斯开采较容易,北美和中亚难一些,而我国是最难开采的地质条件;从技术水平看,美国和中国属于技术输出型,中东和中亚都依赖国外油服和设
备的输入,中国的陆地钻机、压裂设备、连续油管等的研制达到全球一流,对应的服务同样世界领先,但在技术要求最高的测井录井、井下工具、海上钻井平台制
造、海上钻井服务等方面落后于欧美国家。钻机、压裂、连续油管设备及服务是填补中国与欧美差距的重要突破口。
油藏自然禀赋及开采技术水平决定几大市场在相同油价下,复苏的次序和幅度大不相同。三大巨头都是全球化,最先享受行业复苏红利,而其他公司则由于市场区域差别,有不同的优势区域,随着全球油服市场的先后复苏。这些公司复苏的快慢和幅度均不相同,如通源受益北美市场景气,幅度回升显著,宏华受益中东强劲复
苏,而主要布局国内和中亚的公司复苏幅度2018年相对较小。